有了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很多人也许会这样回答:意味着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另外还可领取一份工资。这话没错,但只对了一半。有没有人会想到:这还意味着你与这个单位已一起签订了一份“心灵契约”。
前些日子,沪上有家咨询公司到韵升调研企业精神时,我特别强调了一点:目前韵升亟需强化每个员工应必备的“契约精神”。
就现代企业而言,员工的“契约精神”既是一种承诺,又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责任。现代商业伦理学中有个3g定律就特别强调: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员工必须认同这家企业的价值观,并用九游会网址的文化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约束要求是对“契约精神”精辟的诠释。
客观地说,韵升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确实有所欠缺。韵升的员工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当今社会的急剧转型都会在大家身上留下种种印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人们已在直登天堂,人们已在直下地狱!”英国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开首的第一段话,正是我们时代的写照。
由此我会经常想到韵升过去、现在和将来。韵升已走完了17年的历程。我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除了得益于党和国家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还与大多数员工敬业爱岗、拼搏进取有关。但既往的教训也时刻向我警示:怠业、损业现象的局部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源就在于缺乏“契约精神”这个关键点上。
现代企业倡导的“契约精神”提高到了“法”的层面,决定了它比传统伦理高出一大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水浒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食君之禄当报君恩”……这些传统伦理衍化的传说或理念往往在恶性膨胀的私欲面前不堪一击。电影《投名状》里生死不渝的兄弟之情最终就落得骨肉相残的下场。名噪一时的河南南街村之所以巨亏17亿,资不抵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就因为它仅是一个过时的伦理共同体,却不是一个契约化的集体组织。
而“契约精神”决定了企业和员工两者会因保护自身的利益而自觉在心灵上制订了相互约束的“法则”,内中还蕴含了平等、互利的法理,因此有着无限的生命力。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从创业时起就理解了企业和大众的关系。他说,“我们和员工之间有着看不见的、无声的契约。”当经济萧条时,松下公司要求员工取消休假,一起促销库存,没有一个员工以“违反劳动法”为由反对这项决定。这就是松下的“契约文化”起的作用!
因而,我建议,结合韵升即将开展的完善九游会网址的文化、提炼企业精神的工作,很有必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一场以“契约精神”为中心内容的敬业大讨论。“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以法作则”更为关键。只有对“契约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并把它深深根植于广大员工心中,才能使韵升充满生机,基业常青。
(2008年4月)